Sheridan ONE APP

Sheridan 学生中心应用是一个以移动端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。它整合了分散的学术服务,简化了选课流程, 并补足了系统反馈与提醒机制。项目目标是将原本只能在桌面端使用的操作入口,改造成一个统一、现代且易用的数字体验, 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掌控课表、成绩、资金与个人信息↓↓↓

项目要求

选择一个现实中存在的问题,运用交互设计的方法去理解问题、分析需求,并通过设计流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, 最后以高保真原型等形式交付成果。

项目时间

以两个学期总共 28 个周为周期进行设计冲刺。

项目工具

  • Figma
  • FigJam
  • ChatGPT
  • 谷歌表格
  • Adobe AE / AI / PS

交付成果

  • 问题研究与调研总结
  • 用户调查及画像
  • 用户流程图
  • 可用性测试结果
  • 高保真移动端原型

“一切看起来都糟透了……真的有人在修复这些问题吗?”

“有人知道我该怎么注册课程吗?我有点搞不定。”

“我的学生总是向我抱怨他们无法选中我的课程,因为糟糕的学生中心网站!”

“拜托,现在都 2025 年了,为什么还要用这么古老的系统?”

“加载时间太长了,每次都要等半天,完全没效率。”

“我在电脑上很难访问学生中心。有专门管理这些事情的应用程序吗?”

“有时候直接卡死,刷新也没用,真的浪费时间。”

“为什么没有一个像样的 app?我不想每次都开电脑。”

“我快被它逼疯了,有没有人管啊?”

发生什么事了?

社交媒体调查

TikTok

Tiktok

在 TikTok上,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都在吐槽自己学校的学生中心系统,几乎形成了一个全球共鸣:选课高峰时系统崩溃或卡顿,页面层级混乱、术语各校不同,流程冗长难懂;更糟糕的是移动端支持薄弱,很多人不得不靠反复刷新或者在评论区向同伴取经来勉强完成操作。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高校,学生中心都是一场共同的噩梦。

Reddit

Reddit

而在 Reddit 的 r/sheridan 社区里,声音则聚焦在本校的日常困境:学生们经常抱怨加退课系统在关键时段宕机,选课系统非常冗长,缴费与限制提示不透明,等候名单逻辑混乱;同时,移动端界面拥挤、链接失效、跨平台跳转繁琐,导致他们不得不在帖子里互相求助、分享技巧。这些抱怨更直接地揭示了 Sheridan 学生中心的本地化问题与使用压力。

跟随观察

校园讨论

校园讨论

开学季的线下闲聊里,经常能听到同学们对学生中心的抱怨:选课系统总是选不上,在高峰期频繁出现排队或提交失败的情况,很多人只能一次次刷新页面;同时,还有同学表示想找学生卡相关的功能却找不到入口,只能向身边的人求助或依赖流传的“操作攻略”。这些日常对话反映出学生中心在核心任务上存在严重的可用性问题。

我们的 学生中心 真的好烂!

用户调查 · 设计&过程&结果

设计

学生中对于学生中心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,我决定对学校网站进行问卷调查。本文调查旨在收集学生对于现有网站的可用性评价、网站的功能性,以及学生对于潜在的解决方案以及可增加功能的接受程度。

本次调查基于谷歌表格的线上方式进行,参与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本校学生……并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数据可视化。

过程

本次调查总共经历两次,第一次关注专业同学以设计师视角对网站可用性的总结。期间学生中心网站进行了一次更新,因此展开第二次问卷。

第二次调查更关注不同院系同学从普通用户角度的可用性体验,以帮助消除设计者偏见。

结果

导航不清晰的问题被 所有人 提及。

只有 2 位参与者表示未遇到任何问题。

对更新后的网站,79.5% 的参与者认为更糟。

无法完成选课是诸多问题中 困扰学生的。

即使没有移动端支持,仍有 一半 的参与者坚持用手机访问。

若由交互设计专业的同学设计的移动端APP,76.9% 的参与者相信可以解决问题。

问卷统计图预览

查看数据↓↓

定义

视觉设计

  • 按钮/输入/间距/字号无规范,状态样式混乱
  • 界面老旧、功能分散,难以在移动端使用
  • 风格与交互缺乏一致性,用户体验割裂
  • 学生在注册课程时普遍遇到困难
界面截图 s32

功能性

  • 现有功能使用率低,高频任务步骤繁琐
  • 缺失学术日历、学生卡等重要功能
  • 对校园日常活动缺乏提醒
  • 缺少移动端设备支持
  • 通知与提醒缺失
界面截图 s31

信息层级

  • 操作路径冗长,缺少清晰引导
  • 页面层级缺乏逻辑性
  • 重要功能被埋在次级菜单
  • 返回逻辑不清晰,常需从首页重新开始
  • 缺少全局导航与一致的信息架构,跨模块切换困难
界面截图 s33

Persona

通过创建典型用户画像,帮助我理解 Sheridan 学生在学业与日常事务中的真实需求与痛点。这为后续功能设计和优先级判断提供了具体的参考。

用户旅程

绘制用户在使用学生中心时的完整路径,揭示从登录、选课到信息查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。通过分析关键接触点,我能直观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。

GAP Analysis

对现有学生中心系统进行差距分析,从易用性、功能覆盖率和交互体验三个角度出发,识别与学生期望之间的差距。这个后续迭代提供了方向与依据。

KANO Analysis

使用KANO分析的设计方法,评估,理解和分析用户的行为,并且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级。基于这些层级的优先程度来影响未来开发。

构思——从挑战到解决方案

构思——从挑战到解决方案 信息结构图

信息架构

采用移动优先的仪表板优先结构,将高频任务置于 Home 首页直达;

以底部五栏导航承载主路径:高频直达首页,低频归入 Apps,交易与门禁由 OneCard 直达,Profile 管理个人信息,Setting 负责系统偏好;

从而用最短路径覆盖学生的核心任务,并动态呈现最相关的更新与事件。

设计原则

设计风格

与学校气质相符的设计风格,不仅能让学生中心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,还能提升学生的满意度。

清晰引导

帮助学生在选课过程中避免出错。这不仅起到提醒作用,还能减少注册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。

简化流程

简化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实现目标。即使出现错误,他们也能轻松返回并进行修正。

移动端支持

如今,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轻量级移动应用。这种交互方式帮助用户突破设备和环境限制。

实用功能

将有用的功能整合到单一平台,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并提升效率。

原型

低保真原型

在线框阶段,我先把信息架构定型为移动优先的底部五栏——Home / Apps / Onecard / Profile / Setting。 层级策略是:Home 承载高频且基础的核心功能(每周课表、学术日历、校园活动与页面导航), Apps 收纳不常用能力并按“业务重要性 × 使用频率”排序;Onecard 作为交易与门禁的独立入口,保证随时可达。

  • Home:首屏放置学术日历与每周课表两张主卡片,活动信息以轮播呈现;下半区以网格形式提供校园资源与页面导航。
  • Apps:以模块化卡片呈现低频但必要的功能,预留搜索与分组,支持扩展与常用置顶。
  • Onecard:大卡片聚合门禁/打印/支付的一键操作,状态反馈清晰。
  • Profile:分组折叠展示个人信息,优先露出 Preferred Name 与联系方式入口。
  • Setting:集中无障碍、语言、通知、隐私与安全等全局设置。

中等保真度原型

在确认页面逻辑与入口关系后,我为各页面补充细节:统一卡片/列表样式、补齐标题与标签、加入骨架屏与空态、完善加载与错误提示。 首页增加活动轮播的分页与手动切换;Apps 页加入顶部搜索与结果高亮;Onecard 默认模糊敏感信息并支持即时调用; Profile 支持就地编辑;Setting 提供开关与选择器并可即时预览。

同时推进课程注册闭环:从「Course Management」总览进入,覆盖 Class Search & Enroll / Shopping Cart / Add & Swap / Drop / Enrollment Appointments。结果卡片内置名额、先修与冲突标识;“换课”支持先选当前课再检索目标课, 就地校验后进入确认并生成回执;成功/失败反馈明确,并保留“撤销/更换时段/候补/联系学院”等可恢复路径。

测试

测试目的

在线框阶段,我先把信息架构定型为移动优先的底部五栏——Home / Apps / Onecard / Profile / Setting。 层级策略是:Home 承载高频且基础的核心功能(每周课表、学术日历、校园活动与页面导航), Apps 收纳不常用能力并按“业务重要性 × 使用频率”排序;Onecard 作为交易与门禁的独立入口,保证随时可达。

测试方式

采用可用性测试与半结构访谈结合:给出典型任务,记录路径、时长与错误点;观察犹豫与回退节点, 收集主观评价;同时对关键界面做 A/B 小样本对比,验证信息气味与组件可发现性。

测试反馈

发现导航不清晰与术语不一致导致的理解负担;注册流程中“换课/撤销/等候”入口可发现性不足; Onecard 明细与离线/权限不足场景的降级提示不一致。以上问题已纳入改版待办并在迭代中逐项修复。

测试工具

主要使用 Figma 原型、屏幕录制与可用性记录模板;谷歌表格汇总反馈并做聚类与优先级;必要时配合 Maze/Lookback 做远程记录与回放,便于复盘关键时刻。

Usability Testing Report(可点击放大)

第一轮测试

本轮主要验证流程与术语的可理解性。由于保真度较低、界面层级与文案尚未定型,出现了烦躁与定位上的障碍;但所有参与者都能在说明任务后完成指定操作。

针对“购物车/加入/换课(Swap)”在文案和动线上一致的 为首要问题,建议强化动线解释性文案,并在提交前后页面加入新课程的并列对照。同时,把课程可能冲突的时间块处理为显著标识,提前管理搜索结果与课程详情,以便更快做决策。

第一轮测试界面三机图
第二轮测试界面三机图

第二轮测试

迭代后路径更清晰,犹豫显著减少,整体操作更顺畅;不过也暴露出新痛点:当课程库存紧张或存在时间冲突时,提示仍不够显眼,用户需要来回对照。

因此进一步强化“登记/换课”动作的可恢复性,在两处关键节点增加状态确认与操作捷径入口,并在确认摘要中补充分冲突说明与替代建议,让用户能在一次流中完成判断与提交。

实现

效率与功能性:学生中心的最终设计

学生中心最终设计图

动态登录与首页体验

学生在登录页面即可快速清晰的身份识别与快捷入口,避免冗繁跳转。

  1. 登录页面集成单点登录(SSO),减少重复输入账号信息。
  2. 首页集成学术日历、课程表和提醒通知,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当日任务。
  3. 主要事务高频功能,所有能跨时间段通用的仅在一个页面一目了然。
  4. 底部导航统一为五大系统:Home / Apps / OneCard / Profile / Settings。
  5. 卡片化模块设计,保证信息层级清晰,减少认知负担。
学生中心最终设计图

冲突检测与智能推荐

学生在选课时最常遇到的痛点是课程时间冲突与流程繁琐。系统通过自动检测,提醒以及颜色设计,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。

  1. 使用不同颜色标记课程的可用情况,减少操作步骤。
  2. 支持系统推荐可替换的课程时间,方便学生即时调整。
  3. 将错误提示与解决方案整合在同一界面,避免学生在多个页面来回跳转。
  4. 移动端优化:所有功能在手机端均可快速完成,无需依赖电脑。
  5. 校园地图指引:帮助新生迅速熟悉校园。
学生中心最终设计图

高效事务处理与多样交互

除了选课,学生中心还需要支持学业与生活相关的核心功能,提升整体效率。

  1. 成绩与学分:学生可以随时查看 GPA、学分进度和已修课程。
  2. 财务与缴费:支持查看账单、学费缴纳历史,并接入电子支付。
  3. 校内服务支持:提供校内打印机链接,使用移动端快速打印。
  4. 移动端优化:所有功能在手机端均可快速完成,无需依赖电脑。
  5. 校园地图指引:帮助新生迅速熟悉校园。
学生中心最终设计图

虚拟学生卡与个性化设置

除了选课,学生中心还需要支持学业与生活相关的核心功能,提升整体效率。

虚拟 OneCard

  1. 内置数字学生卡,支持 NFC 门禁与图书馆刷卡。
  2. 校内服务支持:提供校内打印机链接,使用移动端快速打印。
  3. 可绑定校内及邻近商家的支付场景(餐厅、打印机等),减少对实体卡的依赖。
  4. 学生可在需要填写学生信息时随时调用以作参考

设置与偏好

  1. 主题切换(深色/浅色模式)、未来可以增加多语言功能,为国际学生提供帮助。
  2. 通知偏好管理:学生可自定义提醒的优先级(如课程变动优先推送)。
  3. 账户安全设置:支持双重验证与设备管理,增强安全性。

个人信息管理

  1. 学生可随时更新联系方式、紧急联系人、住址等。
  2. 提供成绩单、学籍状态、课程记录的自助查询功能。
  3. 所有敏感数据均采用加密存储,保障信息安全。

反思

移动端保证功能性,桌面端承载进阶的需要。

尽管我在移动端大幅改进了流程,精简了步骤与页面跳转,但对于如此复杂的教务系统, 纯移动端仍显得不够实用。从功能覆盖看,这套信息架构已经稳定支持选课、加/换/退课等基础学术需求; 然而在更高阶的决策情境中,仍有大量信息需要被同时照顾与权衡。

仍需提升的关键点

尽管我在移动端大幅改进了流程,精简了步骤与页面跳转,但对于如此复杂的教务系统, 纯移动端仍显得不够实用。从功能覆盖看,这套信息架构已经稳定支持选课、加/换/退课等基础学术需求; 然而在更高阶的决策情境中,仍有大量信息需要被同时照顾与权衡。

离线 / 弱网韧性

候选课程单、课程表截图、OneCard 通行码/NFC 与常用表单离线可查; 弱网络的勾选与批注在恢复网络后自动同步,若出现冲突提供并排比对与合并策略,保证一致性。

教授 / 课程评价系统

增补三项维度:课堂互动度、反馈响应速度、作业负担节奏; 提供同班同学匿名要点汇总(词云/要点摘录),并支持按专业与学期筛选,用于选课前快速决策。

导航内容内联化

将常用“核心入口/流程页/服务窗口”整合进 App 的任务流,以搜索直达 + 最近使用降低跨站跳转与层级迁移的成本。

校园定位与导航升级

用室内外一体化定位(GPS / Wi-Fi / Beacon)与路线规划替代传统平面地图; 支持无障碍路线、租借路线、考场路线精准到达,并可选 AR 叠加路径以提升到达效率。